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张志军(云翁)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观点】第十二届全国美术展览中国画观后

2022-10-26 13:40:42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张志军 
A-A+

  全国美术展览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美术展览,从这一点来说入选的作品应该是美术水平和学术品味最高,对中国美术发展推动作用最大才符合逻辑。尤其是中国画入选作品,应该是中国美术精神的集中体现,应该代表近几年来中国画最高创作水平。然而,无论是各个省的初选入选作品还是最终入选全国美展的作品都与人们的预期相距甚远。中国画获奖作品进京展,更是令人大为失望,失望之余不由得让我产生几分忧虑。这种忧虑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创作理念背离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是包括儒、道、释思想为核心的文化体系中主流的艺术思想或艺术价值追求。它体现着中国人在艺术领域中所持的观点,立场及解决问题所采取的方式方法。

  中国艺术精神在儒家那里体现为“为人生而艺术” ①孔子有意识地把艺术作为人生修养之资,并作为人格完成的境界。境界的高低也以是否能使人格修养的完善为标准。《论语 述而篇》中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在儒家那里艺术是“小道”只能如游戏,道才是文人终生追求的目标,“朝闻道、夕死可也。”在文人参与艺术创作之前,以艺术为职业的人,其社会地位如排优,是供人娱乐的,地位卑贱而低下。甚至和木工泥瓦匠一样是匠人。而当文人参与艺术,尤其是绘画书法成为文人自娱调节身心的消遣方式,艺术地位才稍有提高,最早重视艺术的价值与地位的是汉灵帝设立的鸿都门学,但艺术在文人的生活中也只是游戏一样的“小道”。魏晋以后,文人以书画为修身养性的手段,书画家地位日增,但画史中留名的书画家都不是职业的,都首先是文人士夫,然后游戏于笔墨间而有书画之名。美术史论家陈传席先生考证:“一部二十四史,没有一个无文的画家能入传的。《艺术传》列是卜筮、方伎、木匠等杂流,职业画家地位大都低于这些杂流。” ②可见,在儒家那里书画艺术是无功利目的的修身养性之游戏方式,而不能成为“治国、平天下”的追求目标,即为人生而艺术。《礼记、乐记》中说:“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也就是说品德高尚的“君子”从事艺术是为了从艺术中体悟和领略“道”之大美。而凡夫“小人”从事艺术只是为了满足浅俗的耳目之欲。可见,儒家即便是“游于艺”也是为了人格修养,人生境界的提高而重“道”,不是为了满足嗜欲之心,而追求浅俗工巧之“技”。

  中国艺术精神在道家那里体现为通过追求永恒、本源、绝对的大美来成就“艺术”的人生,使人的精神得到自由解放的境界。即为人生而艺术。至于如何追求“大美”,老子认为首先要去除世俗感官性的乐,轻视世俗的刻意弄巧,远离世俗  之美。他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老子曰)他认为世俗之美只是满足人的感官刺激的快感之美,转瞬即逝。继之而来的后果便是“恶”,即“令人目盲”等“恶”果。因此,要追求或体悟天地之“大美”(即永恒、本质的、绝对之美)就要“致虚极,守静笃”达到反朴还纯的人生状态,以达到“至乐”。

  庄子成就“艺术”的人生追求精神的自由解放的途经是“逍遥游”。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中说“游”的基本条件是“无用”,徐引用康德的《判断力的批判》中理论,认为“美”的判断不是认识判断,而是趣味判断,趣味判断的特性,乃是“纯粹无关心的满足”即是说艺术判断无关实用功利,无益于认识。由此可见虽然道家也是主张“为人生而艺术。”但和儒家不同的是他以远离世俗,去除功利目的以达精神自由解放的人生境界。

  中国艺术精神在释家禅宗思想,尤其是南宗体现为顿悟见性,不失本心,同样是注重“为人生而艺术。”强调艺术创造中的“空寂、简朴、超脱”强调“无功之功”。这成为北宋之后士夫文人绘画的艺术精神主流。如苏东坡说:“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吾薄富贵而厚于书。轻生死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哉?”艺术是为有益于人生,有益助于人格修养及精神境界的提高升华而存在,是为人生美好而存在,不能为了艺术而迷失本心,本性,为物所役。因为艺术而使人生在痛苦煎熬中度过。那样是本末倒置,反而失去从事艺术创造的意义。

  黄庭坚说:“参禅知无功之功,学道知至道不烦”。参禅的目的是为了明“心”见“性”是为了找回本我之真性。看似无实际功用,但找到“本心”、“本性”才能真正找到艺术的本源了解其本质。因此参禅是无功之功。“至道”是最高的道。是老子所说的“非常道”,越是这样的最高的道,却是最为普遍地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是最为平易、简朴的。在艺术上追求简而不求繁,其目的也是为了让的精神回归本源,本真,明了本性,自性,不为外物表象的纷乱所迷,不为外物所役。因此,在禅宗思想影响下的士夫文人画都追求简朴、空寂、清淡。注重以单纯、简朴的书写性的笔墨去表达作者丰富的心性,才情,深邃的思想,超脱尘俗的精神追求。所以士夫文人之画反对和鄙视工匠画的繁复与制作,因为工匠画把大量的精力心血放在外物表象的描摹上,其心性往往迷失于纷繁复杂的外物  现象之表,而为外物所役。这样艺术创作当然不符合“至道不烦”的艺术精神。也不能真正体悟艺术的本质。反而使人役于工巧而迷于本真。这与为人生而艺术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

  无论从儒家、道家还是禅宗的艺术思想来考察传统中国艺术精神都可以得出相似或相同的结论,那就是:1、为人生而艺术;2、艺术活动重道而轻“技”;3艺术表现崇简朴、本真而鄙繁复工巧和艳俗;4、强调精神自由,人格独立,5、艺术境界皆追求远离尘俗和无功利目的超然物外。

  对照上述中国传统艺术精神来考量当今的全国美展的获奖作品情况如何?首先,这些获奖作品在创作时都必须按展览的内容要求与尺寸去创作,必须符合党的文艺路线和党的方针政策。作者们从准备参加展览的创作,动笔之前就已经被许多艺术之外的因素所困扰。如:作品是否符合“主旋律”?是否满足展览的视觉效果?是否能引起评委们的“官方口味”?是否能在全国作品中尽量体现地方特色?边疆地区还得考虑是否能体现少数民族的民族特色。这一届展览将会与往届有什么不同等等。总之在创作之前,已经远离“为人生而艺术”的主旨了。接下来的题材选择、体裁选取、技法的运用等都围绕着展览能否讨好评委,能否取悦政客。能否能被大众喜闻乐见等非艺术本体因素而展开。所有非艺术因素好象都很重要;唯独自己的心性,自己的审美,自己的才情学养不被重视,或只能最后考虑。因为这样展览不是为自己修身养性,积学蕴德,昧道明志的,更不是游戏消遣。因此,不可能追求超尘脱俗,遗世独立。更不可能追求真正的精神自由和人格独立。事实上绝大多数获奖作品在创作过程中,都是挖空心思去选题,费尽心血去制作,尽谄媚、逢迎之能事,即便自知不利身心之怡养,无助人格之独立,尤不足以达到精神之解放与自由。明知不得已而强为,明知有害身心而强作。明知有违艺之道而逆行。何其为然?万般的无奈,只因浮名薄利!因为国展一但入选获奖即会给世人以迷天之错觉,以为其人艺术已达超绝之佳境。由此带来的利益种种可作为一时辛苦之回报,福报一生。如果是体制内的画院画家或大学里美术专业老师,可以此获奖证书或入选证书作为晋升之阶。职称或职位得以提升。工资和画价得以提高,参展机会因此而增多入选各种展览和获奖门槛会因之降低。总之,在工作岗位可以昂昂然,大有一日为奴相逢迎,终生为主目空天的感觉。如果是体制之外的江湖画师以卖画为生,一但作品入选国展得奖,那就更是换了人间了,画商炒作,媒体猎奇,官员捧场,政府帮扶,那更是一番得道升仙之景象。

  凡此种种国展国画入展获奖之现状与传统中国画之精神相较,古人游于艺以修身养性、敦品脱俗为途经从表面上看是“为已”的,是“为人生而艺术”但却以艺昧“道”,而达崇高人生之境界,最终以高雅艺术陶冶世人,以渊深之学识教化民众,以纯真脱俗之审美引领国人澄澈心灵荡涤,浮世浊尘喧嚣之污染,以袪除杂欲而达到成教化助人伦的济世之功。

  而当今画坛,世人皆知为个人经济状况改善,物质条提高而追名逐利古人的:“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之人格独立与精神自由早已荡然。反之却以各种逢迎媚俗之陋技欺世盗名。不顾个人之人格卑下。不惜身心之双疲,放弃自己精神之自由。为获虚名私利而随波逐流,不辞千辛万苦去涂青抹红与江湖俗匠争制作之淫巧,不顾作品之恶俗浅贱而号称体现时代之精神,素不知以其恶俗之陋技取媚于世俗,而巧取浮名,以此获利,成为俗世之榜样,其害之大莫与之比,其恶之甚莫与争!难怪老子“天下皆知美之美为美,斯恶矣!”当俗媚之美成为一种审美的标准时,天下人竟相媚此俗美,则会使艺术沦为欺世盗名的工具,则不但不会益于人生境界的提高,更不会成教化助人伦,相反会成为人心游浮躁,世风日下,国本不固的祸根。世人皆知的俗美如果不以高雅脱俗的艺术之美,引领与提升必将成为乱世的大恶。

  从国展中国画获奖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和格调,境界等等方面来考察,表面上是与党的路线方针相一致,与展览宗旨相统一,为人民大众而创作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作品,故其所作之画,或画工、农、商、学、兵之形象,或状生产、生活之情景,或为祖国江山立传,或描金涂银,或与照片争似,或与地图争功,远观,其画色彩乱目,近观,其图陋技烦心,或与西洋油画争似,或与东洋浮世俗绘争能,或落墨无方浮墨满纸,或不知用笔,线如死蛇,细察落款,更为难堪,或姓名隐于暗处,或偶题二三字迹,俗陋之极不堪入目。几乎无一人之落款合于毛笔书法之规矩。印盖章几乎无一印与作品风格协调。

  这样所谓获奖的顶级国画佳作,如此媚俗欺世。几乎无一幅作品是为人生而艺术。反之却美其名曰,“为人民而艺术!”以陋技去欺评委,以低俗去媚世俗,从长远看其结果是个人名利双败,而使国民之审美趣味日低,竭尽逢迎之能事,引导世风日下,其害之大实令有公心之士堪忧!这样获奖作品 成  教化之功何来,助人伦之德何在?假听党话为国为民之幌子,却背离传统中国艺术精神,一时为已谋私利,在作品中即看不到中华文化之文脉的影子,也看不到书画同源与自由精神之表现的中国艺术写意精神。从长远看是  会误导国民,使国民失去民族文化认同感,同时其它国家也不会认可失去根的文化与艺术,终将误国而害民。

  二、国展国画创作方法有悖于艺术发展的规律。

  1、违背中国艺术发展的规律。

  1)中国绘画的发展经历了这样一个基本时期,(郑午昌《中国画学全史》划分为五个时期)即实用时期(原始时期)以生产生活实用是目的,礼教时期艺术(夏商周三代至秦汉时期为政治礼教服务),宗教时期(汉末六朝及唐宋时期)为宗教信仰而艺术。文学化时期(唐宋元明清时期)以审美为目的,为人生而艺术。陶冶精神情操,品格情趣为旨归   。也是由实用功利目的性向非功利目的性发展。这是中国画基本的发展趋势与发展规律。

  2)在表现方法上中国画发展存在由繁到简,由工匠制作向文人抒情写意方向发展的规律。从新石器时代的玉器纹饰到夏商周战国青铜器,再到秦汉时期的工艺及绘画,都是为政治或教化服务的,实用性占主要方面,基本上其表现方法也以工匠制作 ,装饰性较强,纹饰工细繁杂,但自六朝时期中国画已逐渐趋向非功利目的表现,许多文人成为艺术方面的理论家和实践者,艺术创造的主体逐渐由专职的工匠向非专职的文人士夫群体转变。艺术也由偏重功利的实用性逐渐向非功利的审美性即艺术本体方面发展演进。六朝画论中宗炳、王微画论都体现艺术非功利目的。唐中期已有王维、张璪这样远离实用目的的水墨画了。

  五代、北宋虽然强调写实,但并不是把自然作为对象去模仿,而是强调玄悟幽览,将人的精神与自然融而为一,以偏重写实的方式去表现作者的情感和精神境界。像文学诗词那样借物之形抒人之情,意创造出人的精神与灵魂深处最美企盼和向往之境界。因此,中国画注重诗意美,强调意境的创造是与传统西方绘画模仿学说的科学方法大异其趣的。

  此外,由于文人士夫参与绘画创作,并成为中国画的主要理论和实践主体,所以中国画和文学,诗词、书法的关系日益密切。以后直至晚清民国,中国画无不与文学、诗词、书法有关。而且绘画技法也是与书法密不可分。自北宋苏轼推崇士人画,贬低工匠画以来,文人画一直成为代表中国艺术精神的主流。元代书画大家赵孟頫强调“书画本来同”越发注重艺术本体语言,笔墨的自身价值,于是元代水墨画成为后世士大夫、文人画家竟相学习的典范。由于中国笔墨绘画技法是以书法为基础,思想文化为依托,以陶铸人的品格,精神境界为旨归的艺术形式,有别于任何国家与民族的以材料和技术为主的艺术。因此就决定了中国画的作者必须是作为社会精英的士大夫和文人学者。甚至包括具备此条件的统治者,如历代一些帝王大官僚。可以说中国画是社会精英的绘画是学者文人的绘画。从这一点出发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能代表中国艺术精神的中国画家决不会是以画为职业讨生活的画师与受制他人的画匠。而应该是社会精英们体悟大道畅释才情,明心见志,修养身心的游戏方式。因此,中国水墨写意画便成为最为直接的表达形式,如无声之音乐,有形之诗篇,可以超越一切形貌色相之阻隔而直达灵府。这就决定中国画的表达方式是书是写而不是涂和抹。表现的过程是“笔随心转,取象不或。”(《笔法记》)而不是描摹制作,涂清抹红。意境创造和心性的表达也荆浩由借助外在形貌走禹内在艺术语言的笔墨直接宣泻。这必然使得中国画的图式走着一条由繁到简,由图绘到书写,由精细制作到直接清简,淳朴的艺术发展之路。

  纵观中国画发展的规律,再看全国第十二届全国美展获奖作品,人物画几乎无一副以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去作画,绝大多数都是如拼凑照片般将人物机械逻列于画面,造型方法都采用西方素描的结构透视法,绝大多数为工笔匠制,而且,即使是工笔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工笔。如唐宋时期的工笔画,以工笔写时代精神,作者心迹,文人意趣。而这些获奖作品外表看制作精良,但细看线条或软媚、浮薄,或刻板滞涩,涂改,描摹。总之所有技法只为把形状结构画准。色彩媚俗难耐,人物神情要么呆滞,要么做作,要么如全家福一样集体面对观众傻笑。不知作者的心性、学养、才情,技巧何处高明?因何入展得奖?人物画偶有一二貌似写意画,一但近观,线条琐碎,粗谷僵死,一看便知不会书法基本用笔,只把毛笔当成画素描的工具,笔法全无,那墨法就无从说起了。甚至还有将焦墨用来画两米对方大画,像是放大了的黑白木刻版画,但近看墨色死板,毫无生气。作者的落款字迹一看便知他对书法一窍不通,所以不可能懂得焦墨画来自于飞白书的缘由。

  花鸟画,更是工笔重彩一统天下,与画师工匠争巧拙也罢了,那只是技法语言问题,但令人失望的是这些获奖作品并没能像宋画工笔花鸟那样以工致之笔或写清雅空灵之境,或状富丽堂皇高贵之气。古人即便是宫廷画师也知道造境写心。而这次展览中的工笔画宏篇巨幅,构图繁密,远观神采具无,色彩艳俗而令人生厌,近观万叶千枝, 繁花满纸,千矾万染,类同死物。如写照片,如画标本,情致索然,或效仿西洋油画之立体,或与民间画匠陋技争能。唯独不见半点学人之文心。令人费解的是,写意花鸟画已于宋元时期成熟,而明清以来大师辈出,上世纪,潘天寿、齐白石、李若禅等大师已经承前记后开拓新风了,最能体现中国艺术精神的水墨大写意因何在国展获奖作品中一幅都没有。那些如市井娼妓般,抹红涂紫的媚俗艳俗之作却得以大行其道?

  山水画,在中国画艺术发展中自宋元以来是各画各中存世数量及中国绘画理论中涉及最多,最能体现中国艺术精神中人与自然和谐一体观的绘画体裁。历代的时代精神代表顶级画家基本都是山水画家,而本届全国美展中的山水画获奖作品数量只是人物和花鸟画的零头,而且没有一幅是真正中国画意义上的山水画,有的临摹摄影风景照片,有的是在画像是航拍的地图,有的干脆画水彩风景。最能体现中国画艺术精神的笔墨语言被丢的丝毫不剩几乎所有山水画作品都是把重点放在景物真实性描摹上。而不在作者的精神体现。因此,这样的山水画只见景物不见人心,只见物形,不见天地宇宙之大美,只见地理位置陈列,不见作者文心。这样的画与中国山水画不知关联何在?纵观所有十二届全国美展中国画获奖作品粗略总结大致有以下特点:

  1、缺乏想象力,过于依赖照片机械模仿物形;

  2、笔墨语言丢失,代之以制作和色彩滥用。;

  3、同一技法如工笔重彩作品统领整个展事,单调乏味;

  4、造型方式过于单一,基本都是写实的;

  5、书法水平极差,甚至是无任何书法基础;

  6、书卷气息全无,媚俗之风横行。

  以上六个特点尚未完全慨括展览获奖作品的缺点和问题所在,仅此六项 与中国画发展规律相对照,与之背道而驰,是有目共睹的。

  创作思想,表现方法,表面看是发扬光大徐悲鸿先生的“洋为中用,”林枫眠先生的“调合中西”艺术思想,但是骨子里也远远有悖于西方艺术发展规律。

  首先,西方艺术继印象派之后,由于照相技术的发展模仿与写实  不再是绘画的重点,从后印象主义的塞尚开始,西方艺术的发展已从文艺复兴以来的追求理性‘科学的精神,转向对人的精神与情惑、感觉体验以及哲学心理学、等深层的追求与探索。在追求心灵的真实,精神、情感等内在因素方面恰恰与中国古代的艺术思想相交叠,这就是上个世纪山水画大师黄宾虹所说的本“东西方没有区别。”

  从这一点来看,全国美展的作品追求写实,模仿物形,注重外美,忽视内在精神和艺术语言的本体价值,也是与西方艺术发展规律相悖  的。

  其次,徐悲鸿的教学体系当时在西方已不是主流,西方艺术已进入现代艺术发展时期。但基于当时中国文人画正处于衰退之势力纠画坛时弊是当时有识之士的愿望,加上艺术革命思想的影响,士大夫文人的高雅艺术不再被重视,取而代之以革命的现实主义思想成为主流,势必使艺术为世俗民众服务,为革命斗争服务,高雅脱俗不能为文化层次较底的民众理解,所以革命的现实主义必然需要写实的方法,所以模仿写实的表现方法,只是充满功利目的的世俗绘画体系。是为某个时期政治目的服务的工具或手段,不能也不应该成为中国艺术精神的永恒主流。现在社会安定,国家富强,国民生活富足,人民文化水平大大提高,如果国展评审标准还停留于世俗文化的低层次,还停留于为政治服务,那是非常无知和幼稚的想法。现在的知识分子,文化精英阶层已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欣赏艺术的层次不断提高。如果象本届国展这样中国画作品去取悦民众为政治服务,想借此达到  教化助人伦之功,是不可能的。事实上其结果与党中央的预期是相反的。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展出后在学术界几乎没有任何理论和学术的认可与支持。反而是嘘声一片,甚至骂声一片。 这充分证明,本届中国画作品的选拔与授奖是存在许多不足的,尤其是违反艺术发展规律,而且是既不符合中国艺术发展规律,也不符合西方艺术发展规律。展览令学术界失望和忧虑是必然的。令普通民众鄙视也是不无道理的。如果不改变现状,长此以往,全国美展将逐渐失它的权威性,正真追求人格独立,精神自由,艺高学深的高雅艺术如果一直被忽视,而媚俗浮艳空洞谄媚奉迎的投机之  如果长期受宠于中国画坛,总有一天全国美展将沦为艺术江湖国家政府被利用,善良国民众被欺骗,艺术青年被误导,学术正脉被阻绝,溢美逢迎之文横行于学术杂志媒体,真正艺术被批评封杀,混世小人得受宠于政办,而追寻真艺术者被打压、 冷落。这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有害于艺术的正常发展。有害于社会风气,最终有害于国家民族的发展。

  三、关于全国美展的建议

  我写以上文字,看似危言耸听,或有偏颇激烈之词,但是都出于公心,目的不是攻击和诋毁全国美展,而是发现问题希望引起学术界,主办方重视。为此我提出以个人建议以供诸同道和国展主办部门参考。

  1.遵循艺术发展规律,注重学术性和学术高度。当今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社会竞争压力如此之大,生活节奏如此之快是史无前例的。中国画艺术必以中国文化认同感为根基,人们思想混乱人心浮躁,精神无所依托,以使国民在艺术境界中找到精神的归宿所在,因此,应该关注中国画的发展规律,使其回到正轨,而不能人为设定其发展方向。选拔作品时应该允许多种艺术思想的表达,尤其应该关注中国写意精神的表达。应该关注那些富于想象和创造精神的体现中国艺术精神的作品,而特别要给那些为展览而创作的奉迎投机之作以打击。应该多关注时代审美的缺失部分。中国文化画是是中国艺术精神的集中体现,应该大力提倡,民众之审美应该借此以引之使高,而不能降高就低。这是上世纪陈师曾提出的,所以,齐白石成功了,而学者型画家黄宾虹、傅抡石都是遵循这样的治学从艺理念。最终有益国家和人民及艺术发展的也是这类有独立人格的,扎根于中国文化的学者文人画家。所以,自古以来在中国画中被学者文人鄙薄的工笔匠制作品或媚俗艳俗型作品虽然普通百姓易懂,但决不能代表中国画的最高水平,应该在民俗、民间艺术中展示,而不应选入全国美展的大雅之堂。

  2、评委的构成人员应该以文化学者、美术史论家、艺术批评家为主体。应该大幅度减少画家在评委中的比例。全国美展近几届中国画作品入选之所以出现趋同,表现方法之所以趋向单一,写意的作品之所以越来越少。其主要原因是评委的评价标准趋同。一大批画师型,甚至是画匠型画家成为中国画坛的领导,热衷于权术,不是把精力放在艺术本体的学术研究上,而是时刻关注政治风向,整日忙于各种展览剪彩、座谈、接见领导,做各和做秀活动。久之其人混迹于世俗纷乱,其心浮游于功利场中,对艺术的识别能力和认知水平势必下降。因此,评委应该大量聘请那些长期研究中国文化的学者,文人,美术史论家,因为这样人群具有渊愽的知识,对中国文化、艺术理解更深入。他们的审美绝对高于那些混迹名利场中的画师、画匠。而且,他们都长期受中国文化和中国传统艺术思想薰陶,对中国艺术精神的把握和对中国艺术作品的判断应该会更具准确性。对中国艺术的发展方向会看得更清楚。这样的学者群体,他们比起画师画匠们更远离艺术江湖,他们的评判会更具学术价值而使入选作品的艺术品味提高。

  自古以来,中国的学者文人都是以国家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因此,他们如果参与国展的评选工作必将力挽狂澜。使入选国展中国画真正成为引领中国艺术发展的主流,并以此使国学盛、民风正、国本固、国力强。从而使艺术的真正价值得以体现。

  3、评选程序和奖励制度应该改革。

  首先,应该打破地域分层选拔机制,以避免地方保护主义,防止艺术腐败。应该将所有投稿作品汇聚于一处,分批评选,可由专家学者自由打分,最后电脑排出名次,决定入选作品,这样可以避免许多好的作品在地方选拔中由于人为因素而失去与专家学者见面的机会。

  其次,应该取消奖励机制,不设奖,入选作者的入选证书只作为入美协的条件之一。不作为任何其它功利目的资质。全国美展成为仅展示最高艺术水平的作品展示平台。而不能成为夺取其它功利目的名利场。这样会使创作者不以功利而投机。艺术本体价值将得到重视。使艺术回到它的本来的位置。

  最后,建议各级政界和艺术办的上层领导(如美协主席、副主席)只允许参加组织管理服务工作,而不得参加评选投票打分环节,这样评选可以充分体现民主自由和对艺术、学术的尊重。有利于公平公正和艺术学术水平的提升。

  作者简介:云南省玉溪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张志军(云翁)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